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陆秋芳, 应燕萍, 覃艳勤, 马娟, 黄彪进, 廖秋明, 韦芳素, 徐明礼, 覃双文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16): 1948-195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16.005
摘要1020)   HTML4)    PDF (1083KB)(31)    收藏
目的 构建并应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602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12月的415例作为建模组,2021年1月—4月的187例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DVT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预测效果。 结果 建模组415例中有3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4%;验证组187例中有19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0.2%。建模组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诊断、卧床时间、意识状态、偏瘫程度,是否有吸烟史、房颤史、血栓史,是否使用脱水药物、是否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定量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意识状态、偏瘫程度、是否使用脱水药物是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1.901、1.702、1.940、3.231,均 P<0.05),以上述4个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58时,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2%,最佳临界值为0.07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 χ 2=2.143, P=0.951;外部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46时,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5%,最佳临界值为0.084。 结论 构建的列线图可个性化预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DVT发生风险,有助于护理人员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
虞露艳,应燕,王秋月,陈朔晖,徐红贞,诸纪华,胡雁
中华护理杂志    2019, 54 (3): 356-36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19.03.006
摘要1355)   HTML12)    PDF (1033KB)(75)    收藏

目的 将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检索静脉输液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2篇指南和1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12条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7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4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静脉炎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 基线审查中外周静脉敷料出现潮湿、松脱和(或)明显污染时护士应更换敷料等3条依从性差的执行项目,在证据应用后执行率显著提高(P<0.001)。证据应用后禁食和非禁食患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的护理行为,延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